陪你作領導力刻意練習

校園宣教新異象:福音-校園-生態(二)

第二部分:重新定義校園事工

校園事工是什麼?我們怎麼給校園事工下一個清晰、明確、具有指導意義的定義?

本於基督的福音,以及福音如何解決了校園事工中的大問題,那麼,校園事工或許可以這麼來定義:

福音因教會在校園的有形彰顯。

根據這個簡潔的定義,我們可以分解為四個方面,一一來做詳細地解釋:

  1. 福音中心:校園事工的基礎(foundational)和核心信息是福音,與此同時,福音將指引、界定、規範所有的可見運作和實際操作。
  2. 教會導向:校園事工不能脫離地方體制性教會而存在,而教會當刻意地參與到年輕一代領袖的興起和養育之中;
  3. 聚焦校園:校園事工是福音在特定的場景、在特定的地點,對一群有特點的人,傳揚特定的福音信息;
  4. 有形彰顯:一個以福音為中心的學生群體,藉著有效的運作,福音被廣泛傳揚,並在基督徒學生中紮根成長。

第1方面: 福音中心

校園事工不等於傳福音,而基督的福音本身是校園事工真正的中心,福音的含義要比傳福音的活動來得更深刻和更豐富。

福音是影響一個人終身之久的信息,福音不僅僅是得救的入門,ABC,或101,而且也是我們一生要走的道路。我們需要不斷問自己一個問題是:

如何讓福音這個特定的信息,在特定的時間段(2-4年,最短就2年),向特殊的這個人群,深入人心,以至於打下終身生命和侍奉的根基?

為此,我們建立了一個“福音的中觀、微觀和宏觀”的架構(framework):

  • 中觀:建立對非福音和福音的清晰界限;
  • 微觀:實現對兩種生活模式的細緻體察;
  • 宏觀:連結上帝的救恩故事和我的故事;

試圖來為這個問題來提供答案,希望可以提供一個方向(可見第一部分:福音篇)。

福音不僅僅是決定了校園事工的核心信息,方法論,這裡特別分享一下,福音如何界定了我們參與校園事工的動機。

我曾經找到一些我能找到的最好理由,來說服教會和弟兄姊妹參與到校園事工中,比如:

  • 贏得今日的學生,贏得明日的世界;(這個理由,我曾覺得不錯,但現在覺得並不好,因為這句話的重點是,似乎贏得世界才是最重要的,容易讓學生事工工具化,而且實際上,贏得世界(無論是今天、明天或後天的)並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;另外,贏得學生和贏得世界之間的關係,被極大的簡單化了,兩者並看不出又任何直接的決定關係。)
  • 大學校園是協助完成大使命的策略性據點,當學生復興起來宣教時,就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,歷史上如此,現在也將如此;
  • 校園事工是面向未來的事工,是產生未來教會牧者和信徒領袖的最佳管道(Leadership Pipeline);
  • 教會如果有校園團契,那麼,教會就可以建立同一語言不同代際的整全牧養體系;
  • 校園事工,可以提供教會一個極佳的觀察和研究場所,站在未來文化潮流的前沿(cutting edge),研究未來人群的走向和特點,以便與時代同步,而不是禁錮在既有的文化中;
  • 教會,可以藉著校園事工,牧養出年輕一代的同工,從而,解決教會年輕人流失和教會老化的難題;
  • 教會可以用校園事工作為突破口/切入點,可以發展出青年團契、單身團契、家庭團契等,畢竟,學生總有一部分會留下來,進入職場,建立家庭,並成為教會的同工。
  • 如果一個同工,在校園期間,就打好良好的根基,就可以預防今後許多問題的發生,更好地投入服侍;
  • 看那!學生,就在那裡!(這是除了功能性理由外,具有本體論色彩的理由,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)
  • ……

這些都是很好的理由,不過任何的事工都可以找出許多的理由來支持,儘管如此,我就可以因此而否認其他的任何專項事工,或者你就一定要來支持校園事工嗎?

在基督的福音里,無論是大學生,這些受過教育的精英份子,可能會對各個領域產生影響的人,實際上,與可能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人群(餐館、農民工等),都是沒有分別的,並沒有什麼不同。

因為,一方面,他們都犯了罪,沒有什麼區別;另一方面,他們都是因信耶穌基督而擁有神的義,都是蒙上帝的恩典,因基督的救贖,而白白地稱義。(《羅馬書》3:21-25)

這樣看來,做校園事工並不是一個高人一等的事工,或者說相比之下,是特別有意義的事工,從而在潛意識裡否認針對其他群體的事工。

所以,儘管我們可能找到千萬條理由來支撐校園事工的意義,好像所有的教會都理所當然地要來支持,但校園事工與其他的專項事工,在福音裡面,都是地位平等的,都是一樣的。

那麼,我們為什麼要從事,甚至立定心志,終身服侍校園?

答案仍然是:福音。

基於福音的動機,來進行校園事工,一方面,讓我們不驕傲,讓我們謙卑,知道校園事工僅僅是上帝救贖計劃的一部分,而不是中心。同時,我們也尊重不同弟兄姊妹的感動和負擔,因為不管支持任何事工,都是為福音的緣故。

另一方面,福音讓我們不自卑,或者懷疑事工的意義,因為正是福音,讓校園事工變得有意義。因為福音的緣故,白白蒙受上帝恩典的我們,必定想回應做些什麼。

對福音的熱忱,是從事校園事工的必備條件。因為,負擔尚且可以傳遞,機會必會降臨,恩賜/能力可以操練發展。但如果沒有對福音的熱忱,其他都歸於無效。

任何被福音所顛覆的人,任何對福音有熱忱的人,都可以加入到支持校園事工的隊伍之中,這是不可缺少的必備條件,甚至是唯一條件。

第2方面:教會導向

校園事工不是機構的專利,地方體制性教會應是校園宣教的主導者。

地方體制性教會(local church)應該成為校園宣教的主體,不是被動等待學生的加入,不是外包給校園事工機構,而是積極投入到校園事工,在教會的場景下牧養帶領出新一代的領袖。同時,校園事工機構當在旁與教會一道(parachurch本身的意思就是alongside),發揮自己在專業上的強項,來賦能教會拓展宣教的邊界。

如此,教會和機構發揮不同的功能,在共同的福音和福音使命上彼此委身,彼此成全,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,不但讓福音在校園得以廣傳,而且因着學生與教會的連結,為以後一生的教會生活奠定基礎。

作為機構,或許最大的成功是,是自己在一個校園日漸衰微,而可見的、在地的教會興起,並在校園宣教上繁榮興旺。

我們在與人交流或培訓時,常被問到的問題是:怎麼來處理校園團契與教會的張力?

因着校園事工的特殊性,即使是由教會來主導,仍然會有一些內在的張力,但問題不是單方面,兩者都需要為彼此各走一里路,開展積極的、富有成效的溝通和互動。

對校園同工來說,這是需要作出的思考和行動:

  • 如何建立學生正確的教會觀,並且鼓勵和帶領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當地教會的整體生活,從而降低畢業後的流失率,而且為今後終身的教會生活打好基礎;
  • 與教會的牧者和核心團隊,溝通彼此的年度日程安排,並說明校園事工的核心活動(如迎新、營會、同工退修會等)安排,不僅避免衝突,而且可以彼此做一些配合(如迎新期間的講道安排);
  • 主動、定期地向教會溝通校園團契的需要、挑戰,近期主要任務,以及最新的進展;
  • 透過禱告信、禱告會、團契聚會、長執會/執事會等方式,向教會的同工和弟兄姊妹分享校園事工的異象,定位,以及校園事工的特點;
  • ……

對於教會來說,不僅僅是要成為對學生友好的教會,更是要刻意的、多方位地參與到校園宣教中。這裡是一些實際的、可操作的建議:

  • 在異象上,成為一個宣教使命型教會(missional church),成為一個可以包容並欣賞年輕人的教會,成為一個培育和差派領袖的教會;
  • 在教牧的人事策略上,採用“雙牧師模式”,也就是一位有經驗、年長、成熟的牧者,來牧養和教練帶領一位年青的牧者,彼此配搭合作,開拓校園團契和做青年一代的牧養,促進教會的年青化和群體各個年齡層的整全化;
  • 在校園牧養人才(牧者和輔導)的培育上,積極與校園機構配搭,聯合培育,以便有效進行專業性很強的校園事工;
  • 在組織架構上,設立校園宣教執事或理事,並在本地宣教中列入校園宣教,從而在制度層面上保證溝通機制的暢通,並刻意地來推進校園宣教;當然,如果條件成熟,甚至設立校園宣教部門或青年部,更加系統化地發展;
  • 在中長期策略和布局上,在校園附近設置房產,建立學生中心或學生之家,成為一個實體的校園宣教固定基地;
  • 在預算上,認領至少一位校園宣教士,並鼓勵青年學生進行專業的校園事工訓練;
  • 在具體的決策上,容許和邀請校園負責同工,參與教牧同工會、長執會或宣教部門一切關於校園事工的討論和決策;
  • ……

海外校園的校園事工,因着建造教會領袖事工,基本都是以教會為導向。這兩年更是藉著“建造校園同工”項目,積極連結其他專業校園機構和資深校園工作者,建立了一個賦能平台,與眾教會共享校園宣教的異象,探討事工的有效策略,催化教會的校園宣教。

這樣看來,因着福音的緣故,教會應當積極承擔校園宣教的使命,並且創造多維度的事奉空間,讓青年學生活躍地參與在教會的多樣肢體生活之中,並預備他們成為未來的牧者和信徒領袖。

第3方面: 聚焦校園

校園事工不是人人立刻就能上手的事工,校園事工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,專業的裝備是必須的。

這裡是我總結的校園事工的特點,盼望能夠短時間地增強你對校園事工的認知:

(1)校園事工是元事工;

元事工的意思是,事工中的事工,從一點可以帶出一個面。

從校園事工出發,可以湧現出青年團契,夫妻團契,單身團契,青年人成家生子,可以影響三代,包括自己的父母、自己的孩子,以及自己的朋友圈。當然,校園事工,更可以湧現出各種專業領域的團契,以及新一代教會的建立等。

穩定投入的人力input,可以持續地產出output,有效侍奉的校園牧者和輔導,在中長期,可以是碩果累累。

因為如此,在校園事工上的各項投入,校園事奉工人的系統訓練和精心培育,是絕對值得的。

現在北美華人教會普遍老化,一年長兩歲,一方面是會眾年齡的自然增長,另一方面是青年人的流失。

如何來應對這個問題?

從教會和牧者的角度來講,一個極佳的、不能不認真考慮的切入點,就是:校園事工——有潛力從一點帶出一個面的元事工。

(2)校園事工是面向未來的事工;

校園事工是要在2-4內的運作周期內,養育一個個可以在地方教會服侍10年、20年、50年之久的學生。

校園事工的投入是現在的,很難有即時的實際收益(人數、奉獻等),校園事工的可見果效是十分滯後的,需要5年、10年後才能真正顯現出來。

所以,無論是參與校園事工的教會,或是校園同工,需要具備“看十年,做一年”的戰略素養。

第一是:看十年,即中長期思維。不僅僅需要思考的是這一年,或這個周期當如何運作和調整,而且要問,從10年、20年和50年的維度,我今年事工的不變的中心和重點是什麼,我現在到底在做什麼,是不是經受中長期果效的檢驗?或者,我的眼光只是盯在聚會人數上,方法方式的創新,遊戲、娛樂等過程性或工具性目標上?

第二是:做一年,即腳踏實地、耐心地做好每一年。因為過去的積累就是現在,而未來會成為將來的“現在”,那個將來的“現在”就是當下的現在積累的結果,為了長遠的果效,就需要放下即時的滿足,忠心又有見識地侍奉,一個個地養育學生,一一次次地用心預備每次的聚會。

(3)校園事工是宣教;

校園事工的本質是福音是因教會在校園的有形彰顯,校園事工的本質不是宣教,但宣教的確是校園事工的一個特性。

校園事工本身並不一定可以benefit到你的教會,比如提升出席率,增加新的面孔,也只能帶來微不足道的奉獻。校園事工更多的是投入,而且中長期地持續投入。

所以,教會對校園事工理想的定位,就是:宣教。

絕大部分的校園是在城市之中,甚至自己就是一座以大學為中心構建的城市。再精確一點,可以定位為:城市宣教,從而把校園宣教納入城市的福音生態之中,甚至在校園植堂。

明確的定位,自然帶來清晰的預期、衡量標準和運作模式。

(4)校園事工是文化對話

校園猶如亞略巴古(Mars Hill),最密集地匯聚了現代、後現代、後後現代等多元人群,各種的思潮、流行、學說在這裡萌芽發端,甚至野蠻生長。正如當年的保羅,我們可以善用這個平台,在校園裡跟不同的人,基於福音,開展對話,甚至交鋒。

因為在文化和信仰的交叉口,校園事工可以為教會提供近距離觀察前沿文化、開闊視野和學習互動的機會,一方面幫助教會知道如何連結和牧養新一代的人群,同時,也示範怎樣以文化作為切入口,開展文化與福音深思熟慮地互動,最終以福音來救贖文化中的人。

校園事工的這些特性,讓校園事工具有獨特的挑戰性和特殊的魅力,當然讓校園工作者的多維裝備和終身學習變得尤為重要。

第4方面:有形彰顯

具體到單個的工場,我們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是:

“我們當如何在所處的獨特位置,獨特時段,將福音應用在這一批特殊的人群中?”

校園事工的使命,是福音有形彰顯在某個特定校園、特定的周期、特定的學生群體中,不僅僅是傳福音,而且是福音處境化地住在校園。

既然以福音作為校園事工的中心和根基,那麼,接下來,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福音的有形彰顯,即建立一個以福音為中心、可見的、動態平衡的團契。

不管校園團契的模式如何,流程如何,但校園團契所需具備的功能是有共同性的,而且各個功能間的動態平衡是極其重要的。校園團契如果只具備一種功能,很容易失調,但如果一個團契能同時具有整全的功能,那麼團契將會趨向健康和成長。這裡是校園團契當刻意進行整合、並在實際運作中動態調整的三項基本功能:

  • 體驗(Experience the Gospel):體驗是讓福音深入人心,藉著關懷、一對一的門訓、靠福音解決生命中的問題等。但如果體驗沒有真理的根基,或是在社群中進行,那麼,福音可能淪落會工具,或信仰僅僅是基於個人性的感覺。
  • 社群(Fellowship in the Gospel):就像耶穌和門徒一樣,吃在一起,喝在一起,玩在一起,活在一起,是美好的事情,是可以建立社群歸屬感的。但如果不在福音裡面,如果不與教導和體驗結合在一起,單單的社群只會是一個俱樂部或興趣小組,雖有連結,卻不能帶來真正生命的改變。
  • 教導(Know the Gospel):只注重教導的團契,把所有的精力和資源放在聖經的教導上,因為相信聖經知識是與上帝同行的關鍵。當然,團契必須有查經的環節,但與上帝親密關係的建立,離不開與眾聖徒(即整個社群)一起明白和體驗基督在福音里彰顯的愛。

一個平衡的團契,是恰如其分地把這些功能協調起來,既有美好的社群,讓人可以敞開心扉,分享生命,又幫助團契里有需要的人,既忠心的、按正意分解神的道,又在健康的討論和經歷的分享中體驗福音的大能。

這樣,校園團契的目標就達成了,做到了刻意地讓學生在福音里紮根和成長(rooted and grow in the Gospel),並成為終身服侍的基點。

結果是,一群被福音所得着和改變的人,一個功能整全的校園團契,將成為校園的山上之城,致力於把握迎新等時機,使福音在校園中得以廣傳。

結論:

這就是我們對校園事工的重新定義:

以福音為出發點,以有形福音彰顯的可見教會為主導,以福音在學生中的紮根為宗旨,以福音的有形彰顯為目標。

基於此,我們在海外校園的校園事工,理所當然的,將以這個定義所延伸的4個要點作為核心價值,來指引、設計、貫穿、規範一切、大大小小的決策、決定,以及具體項目和各種活動。(接下來一段時間,BCL的刻意練習就會是:《核心價值》,歡迎你與我們同步學習)

我們盼望,每一個校園團契,因着以福音為中心和與教會的深度連結,紮實地改變學生的生命,產生持久的果效。

(下一篇,我們會分享:基於最近4年的探索,如何在一個區域內,與教會協同,建立一個蓬勃發展的校園宣教生態。)

 

討論問題:

  • 讀完本文,你有什麼感覺?
  • 你會對校園事工下一個什麼樣的定義?與這裡的定義,有什麼相同,有什麼不同?
  • 你覺得,在校園事工上,教會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
  • 除了以上校園事工的特性,你認為還有其他的特性嗎?
  • 你認為,自己可以參與校園事工嗎?為什麼可以,為什麼不可以?

這裡是年度異象分享會主題:福音-校園-生態。

第一篇:福音篇

第二篇:校園篇

第三篇:生態篇

我們在校園的福音異象是:一個以福音為中心、協同的、繁榮的校園宣教生態。

成為校園宣教夥伴

在此,私下邀請你在禱告上參與,如你認同校園宣教新異象,也特別鼓勵你成為:

校園宣教夥伴

期待觀看上帝在這個時代,在新一代學生上的工作!也期待與我們一起在禱告,並一起促進新一代的教會牧者和信徒領袖興起!

點贊

Leave a Reply